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13年第4期文章
  • 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在烧伤患者日常创面处理中的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在日常烧伤创面处理中的安全性.方法将笔者单位2011年11月-2012年6月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麻醉组患者在氧化亚氮和氧气混合吸入状态下处理非手术创面,对照组患者仅在单纯吸氧状态下处理非手术创面.2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接近(P值均大于0.05).观察创面处理过程中2组患者血压、心率、SO2的变化,以及麻醉组患者创面......

    作者:王颖;马军;李志清;王甲汉 刊期: 2013- 04

  • 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持续镇静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咪达唑仑持续镇静治疗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镇静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例.镇静治疗组患者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或睡眠障碍以及人机对抗时,先均予吗啡10mg肌内注射镇痛,后给予咪达唑仑0.05~0.10mg/kg静脉缓慢推注超过60s,然后用微量泵以0.03~0.20mg·kg-1·h-1......

    作者:马伟;冯世海;李林;王亚菲;刘群 刊期: 2013- 04

  • 系统离床功能训练对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离床功能训练对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2008年7月-2011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系统离床功能训练治疗的1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训练组)的临床资料,与2001年4月-2008年4月笔者单位未采用系统离床功能训练治疗的1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关节活动情况,皮下淤血、破溃等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相关数据.对数据行......

    作者:肖越英 刊期: 2013- 04

  • 微小RNA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由烧(创)伤、冻伤、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原因所导致的创面,常伴有皮肤完整性被破坏及部分正常组织丢失,且皮肤的正常功能也受到损害.近期研究显示,微小RNA作为调节基因表达的庞大家族,不仅参与创面正常愈合的基本过程[1-3],还被证明与创面病理性愈合、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形成密切相关[4-5].本文就微小RNA的起源、作用机制、靶基因预测、在皮肤中的表达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宁璞;刘德伍 刊期: 2013- 04

  • Toll样受体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的严重病理性改变,多发生于外伤、手术、感染及深度烧伤后.临床表现为超过损伤界限的持续性瘤样瘢痕增生,易造成局部畸形和功能障碍,且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头面部的瘢痕疙瘩更是给患者社交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瘢痕疙瘩的病因至今仍未明确,但作为天然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Toll样受体(TLR)在瘢痕疙瘩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许翔;徐靖宏;王慧明 刊期: 2013- 04

  • 氢氟酸烧伤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各类化学物质的机会大大增加.在我国,化学烧伤已成为继热力烧伤之后第二大致伤因素,且多数与职业暴露相关[1].无水状态下的氢氟酸属于强酸,致伤机制类似于盐酸或硫酸.水溶液状态下的氢氟酸是引起化学烧伤常见的物质之一,作为广泛用于工业、电子制造业、日常保洁领域的无机酸,对生物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2].由氢氟酸引发的化学烧伤事故常发生在作业车间外,如不及时或正确处理,......

    作者:王新刚;张元海;韩春茂 刊期: 2013- 04

  • 创伤代谢反应及动力营养支持

    创伤,包括烧伤,是临床常见危重急诊,也是中青年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营养支持是创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创伤代谢反应及营养支持加以叙述.1创伤的代谢反应1.1创伤代谢反应的基本过程早在1942年,Cuthbertson就观察到机体休克后会发生一系列代谢变化,并将这一过程分为消落期、起涨期及恢复期.后来的研究证实,机体休克后的这种代谢反应是机体遭遇创伤应激后的一个共同特征性反应[1-2].......

    作者:石汉平 刊期: 2013- 04

  • 重症烧伤患者能量消耗与需求平衡: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和探索,我国烧伤临床营养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阐明了烧伤代谢规律,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营养治疗模式,一般烧伤患者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但重症烧伤患者的疗效还不甚理想.重症烧伤患者一方面呈现持续的高分解状态,机体消耗增加,急需补给;同时又存在营养物质利用障碍,常规营养治疗难以逆转顽固的高分解代谢,其结果为机体自身消耗、自噬代谢等病理表现依旧[1-2].......

    作者:彭曦 刊期: 2013- 04

  • 《中华烧伤杂志》编委换届工作会议纪要

    2013年6月22日,《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议在福建省漳州市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顺利召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姜永茂社长兼总编辑百忙之中亲临会场指导,第四届编委会全体成员包括顾问、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共计200余人参会.会议由本刊编辑部王旭主任主持.......

    作者:谢秋红;王旭 刊期: 2013- 04

  •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应邀赴法国参会

    2013年1月20-22日,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ChineseTissueRepairSociety,CTRS)应邀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创面技术学会(AcademyofWoundTechnology,AWT)第五届年会.大会特邀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付小兵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陆树良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温冰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谢挺主任及吴敏......

    作者:谢挺 刊期: 201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