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08年第6期文章
  • 烧伤创面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及整合子研究

    目的明确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病房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同源性及与整合子的关系.方法31株多重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分离自该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PCR扩增I、Ⅱ、Ⅲ类整合酶及整合酶阳性菌株的整合子基因盒,进行序列分析;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亚......

    作者:蒋丽媛;薛晓东;魏莲花;司小强;刘刚;周华;俞云松 刊期: 2008- 06

  • 去乙酰毛花甙与依那普利拉单用及配伍应用对烫伤大鼠脏器早期损害的影响

    目的了解去乙酰毛花甙与依那普利拉单用及两药配伍应用对严重烫伤大鼠心、肝、肾、肠早期损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模拟烫伤)、烫伤对照组、去乙酰毛花甙组、依那普利拉组、去乙酰毛花甙+依那普利拉组,每组8只.大鼠麻醉后给予背部30%TBSAⅢ度烫伤,伤后30min腹腔注射乳酸钠林格液(4mL·kg-1·1%TBSA-1)复苏治疗.补液同时去乙酰毛花甙组静脉注射去......

    作者:肖荣;黄跃生;雷泽源;阮兢 刊期: 2008- 06

  • 缺氧对肠上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活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缺氧对肠上皮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活化的影响.方法将肠上皮细胞分为常氧处理(正常对照)、缺氧(设缺氧1、2、6、12、24h)及缺氧+寡霉素处理(分别用浓度为5、10、20、40μg/mL寡霉素处理1h,再缺氧6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HIF-1α向细胞核转位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0.08±0.07)相比较,缺氧1h肠上皮细胞HIF-1......

    作者:李牧;王裴;刘琛;陈传莉;王凤君 刊期: 2008- 06

  • 烧伤患者Ⅲ度创面不同时期神经形态学观察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Ⅲ度创面不同时期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数量和形态学变化.方法切取40例烧伤患者伤后1、2、3、4周Ⅲ度创面肉芽组织,同时取其中10例患者的供皮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单克隆抗神经丝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存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观察不同时期肉芽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伤后1周创面神经纤维稀疏短小,神经纤维阳性面积百分比为(0.1......

    作者:李霞;张芮;冯永强;王一兵 刊期: 2008- 06

  • 整合素β1在微粒皮混合移植中的异位表达及定量分析

    目的了解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自、异体微粒皮混合移植大鼠模型.第1部分实验分为3组,每组9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10:1的自体微粒皮;(2)混合1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均为10:1;(3)混合2组,移植自、异体微粒皮,面积扩张比分别为10:1和10:3.第2部分实验亦分为3组,每组6只大鼠:(1)自体皮组,移植面积扩张比为20:1的自体微粒......

    作者:林恒;彭代智;严泉;周新;刘敬 刊期: 2008- 06

  • 眼轮匝肌蒂岛状扩张皮瓣修复下睑颧部软组织缺损九例

    下睑颧部瘢痕临床常见,应用面部推进扩张皮瓣修复常会遗留较明显的供区切口瘢痕及继发眼睑畸形[1].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笔者应用扩张眼轮匝肌蒂岛状颞区皮瓣治疗下睑颧部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养群;赵穆欣;吕淑珍;周传德;唐勇;李强;陈文;杨喆;李锋永 刊期: 2008- 06

  • 多种方法修复头皮大面积缺损16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3~69岁.致伤原凶:发辫卷入机器中致头皮撕脱10例,犬咬伤致头皮撕脱2例,高压电烧伤颅骨外露2例,昏迷致接触性烧伤头皮坏死1例,交通意外致头皮缺损1例.颅骨外露面积9~34cm×7~23cm,行头皮再植术3例;植皮术3例;斜方肌皮瓣修复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6例.16例中因头皮修复失败再次植皮者4例,颅骨外露时间2~30d.......

    作者:郑丽华;杨立民;庄玉君 刊期: 2008- 06

  • 460例电击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电击伤是通过身体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组织受热及电场非热性损伤,可使皮肤发生凝同性坏死,甚至肌肉及骨骼严重损伤,常导致组织缺损、功能障碍.笔者通过对本单位460例电击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电击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电击伤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周湘桂 刊期: 2008- 06

  • 核心摘除术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36例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对36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核心摘除术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取得预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青;孙晋中 刊期: 2008- 06

  • 应用多个筋膜皮瓣一次性修复多发褥疮一例

    患者女,44岁.车祸致腰2~4椎体骨折伴脊髓损伤截瘫19年,骶尾部右侧坐骨结节及双侧大转子处受压溃烂12年,因感染加重7d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腹部脐平面以下躯体及双下肢感觉丧失,肌力0级,肌张力低,双下肢肌肉萎缩,生理反射消失.骶尾部褥疮范围16cm×14cm,软组织全层坏死,部分骶骨外露,右侧坐骨结节褥疮3cm×3cm,双侧大转子处褥疮16cm×14cm.创面细菌培养有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对......

    作者:王黎丽;海恒林;华云飞;李华涛 刊期: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