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11年第4期文章
  • 高压气体火焰烧伤42例

    高压乙炔或丙烷等(以下统称高压气体)的火焰具有高温、高压、冲击力强的特点,所致烧伤不同于普通火焰伤,严重者可造成多层组织间隙气肿、异物存留以及组织受损,成为一种复合损伤。1990年7月-2010年7月,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科收治高压气体火焰烧伤患者42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40例、女2例,年龄18~52岁。烧伤总面积0.5%~7.0%TBSA,均为深Ⅱ~Ⅲ度。创......

    作者:张明珠;董运凤;张莹;齐长春;常利民;李兴华;王建华;历虎 刊期: 2011- 04

  • 两种抗生素联用对烧伤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大鼠血液内毒素及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体外实验表明,与使用单一抗生素比较,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更少[1]。本研究拟观察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内毒素及γ干扰素释放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新思路。1材料与方法1.1主要材料与动物来源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验科细菌室提供,阿米卡星注射液购自石家庄北方制药厂,头孢他啶购自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γ干扰素试剂盒购自上海茂元科技有限......

    作者:王顺宾;陈晓东;江琼;吴英钦;吴伯瑜 刊期: 2011- 04

  • 心理护理二联法对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性伤害,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患者烧伤后的痛苦体验、瘢痕的痒痛及其引起的睡眠和功能障碍、治疗所需支付的费用、回归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等,均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1]。因此,完整的烧伤治疗过程除创面修复和功能康复治疗外,必须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治疗。目前关于烧伤后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尚在探讨之中,笔者在多年心理护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烧伤患者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摸索,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红霞;鲁秀远;宋应红;章海春;程晨;王阳;刘柳 刊期: 2011- 04

  • 植皮家兔经微针阵列给药技术给予神经生长因子透皮效果观察

    自体大张皮片移植是临床上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手段,但植皮区遗留的感觉障碍不仅影响功能,还易导致二次损伤。临床研究表明,植皮区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该区域感觉神经末梢再生,使移植皮片的感觉较早恢复[1]。但皮下注射法存在操作繁琐、需要多点注射以及组织中NGF分布不均等问题。微针阵列经皮给药技术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药物促透技术,通过刺透角质层形成大量阵列微孔,增加亲水性大分子药物的透皮效......

    作者:陈海滨;吴志宏;张立超 刊期: 2011- 04

  • 烧伤患者心理状态快速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状态在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认同[1]。国外已有专门针对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2],但大都条目繁多,如烧伤特定健康量表(burnspecifichealthscale,BSHS)共有369个条目,需要患者主动配合,但不同患者在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应用。国内较多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

    作者:祝红娟;王淑君 刊期: 2011- 04

  • 超声心动图在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严重烧伤后受心脏结构和功能、血容量及血管张力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变化[1-3]。传统临床指标如尿量、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机体缺血缺氧的真实情况[4]。脉搏轮廓心排血量、胸阻抗以及CO2部分重吸收等监测也不能全面反映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肺动脉漂浮导管法(PAC)为有创性检测,存在一定并发症,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超声心动图......

    作者:崔艳华;张全斌;高瑞锋 刊期: 2011- 04

  • 创口治疗技术平台的建设及运作

    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也使疾病谱发生了明显改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逐年增多,交通伤、工伤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临床各类伤口特别是复杂、难治性创面逐年递增。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考虑创面治疗中心的建设与运作[1]。1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0万患者存在慢性创口类疾患,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这一数据仍在持......

    作者:胡大海;周琴;韩军涛 刊期: 2011- 04

  • 烧伤创面治疗策略

    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的根本问题,它贯穿于整个救治过程,是烧伤领域富挑战性、重要和基础的课题之一。每年我国烧伤发生率约占总人口的0.5%~1.0%,即每年600万~1200万例,大面积烧伤的致残率达48%,其中青壮年致残率约为78.1%[1]。近年来,治疗手段的提高和高新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烧伤临床治疗有了突破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学科的进步。但如何再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死率和伤残率,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

    作者:吴军;谭江琳 刊期: 2011- 04

  • 务实高效,群策群力,开创杂志工作新局面:2011年《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议纪实

    2011年6月11日,《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在太原市顺利召开,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员包括顾问、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共120余人参会,编辑部王旭主任主持会议。首先黄跃生主编汇报了《中华烧伤杂志》近期工作总况。在过去一年里杂志以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为工作重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摆脱“埋头出刊”的思维定势,力图求新求变:(1)组织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中国科协第218次青年科学家论坛、金赛烧伤外科医师......

    作者:罗勤;莫愚;王旭 刊期: 2011- 04

  • 第一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学组、欧洲创面技术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国家干细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于2011年4月9-1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美国、印度、日本、新加坡、中国的逾2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创面修复的转化医学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大会特邀专......

    作者:谢挺 刊期: 2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