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大黄对烫伤大鼠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
目的了解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血浆巾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大黄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烫伤对照组(40只,Ⅲ度烫伤后管饲蒸馏水)、烫伤治疗组(40只,Ⅲ度烫伤后管饲大黄水提液).于烫伤后6、12、24、48、72h取大鼠腹腔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胃动素(MTL)、P物质、血管活性肽(VIP)、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1)正常对照组大鼠MTL和P物......
作者:郭杏;谭美云;熊爱兵;郭力 刊期: 2008- 02
-
紫外线与戊二醛双重交联法构建真皮支架的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预冻温度及交联方法对胶原膜内部超微结构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牛Ⅰ型胶原溶液(10g/L)分别在-20℃和-80℃预冻12h后,放入-70℃冻干机内冷冻干燥48h.利用扫描电镜测量2种预冻温度下胶原膜的内部孔径,比较戊二醛交联法及紫外线+戊二醛双重交联法对胶原孔径的影响,通过噻唑蓝(MTT)法检测人成纤维细胞在不同交联法制备的胶原膜中的增殖情况.结果-20℃预冻胶原膜的孔径为(1......
作者:顾华;何黎;刘玲;金以超 刊期: 2008- 02
-
微管干预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影响
目的了解微管干预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缺氧+微管解聚剂(秋水仙碱)组、缺氧+低浓度微管稳定剂组、缺氧+中浓度微管稳定剂组、缺氧+高浓度微管稳定剂组,后3组加入的微管稳定剂为紫杉醇,浓度分别为5、10、15μmol/L.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管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活力及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结果缺氧+微管解聚......
作者:滕苗;黄跃生;党永明;房亚东;张琼 刊期: 2008- 02
-
三羟基异黄酮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了解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内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TPK-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genistein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SFb,以不同浓度genistein(25、50、100μmol/L)处理细胞,再加入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用[γ-32P]腺苷三磷酸......
作者:曹川;李世荣;戴霞;陈艳清;冯智;覃霞;赵云;吴军 刊期: 2008- 02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创面作为目标创面,把321例烧伤患者(实际完成302例)分为用药组200例,创面涂rhGM-CSF凝胶;对照组102例,创面涂安慰剂.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全身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不同时相点创面愈合时间、愈合率、总有效率.结果用药后两......
作者:王志勇;张勤;廖镇江;韩春茂;吕国忠;罗成群;陈炯;杨时昕;杨晓东;刘群 刊期: 2008- 02
-
自体脂肪颗粒及微粒皮混合移植修复烧伤患者深度创面
目的了解自体脂肪颗粒及微粒皮混合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重度烧伤患者,采用自身同体对照法,将患者双侧肢体或躯干对称部位创面分为脂肪颗粒+微粒皮组和微粒皮组,分别行自体脂肪颗粒+微粒皮(体积比1:1)混合移植和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后30、45、60d计算2组创面愈合率;术后7、14、21、28d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移植术后30......
作者:刘顺利;彭毅志;李晓鲁;袁志强;罗高兴;张家平;唐进;颜洪 刊期: 2008- 02
-
六例小儿严重烧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治疗
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3.2±1.5)岁,烧伤总面积28%~60%[(35±18)%],Ⅲ度1%~21%[(8±4)%]TBSA,入院时间为伤后12~76h[(21±32)h].入院前患儿均曾大量饮用白开水,因入院时间较迟,入院后均进行延迟复苏.......
作者:邹勇;刘兵;唐小勇;郑轲;刘容珍 刊期: 2008- 02
-
腹部肌肉-筋膜皮瓣修复腕部严重电烧伤八例
腕部电烧伤多导致神经、肌腱损伤和手部功能严重障碍,甚至手部坏死.2003年7月-2007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腹外斜肌-筋膜皮瓣和保留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筋膜皮瓣治疗8例腕部严重电烧伤患者,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赵耀华;夏成德;娄季鹤;牛希华;狄海萍;张红卫;曹平 刊期: 2008- 02
-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治疗烧伤创面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烧伤后期各种创面感染中,MRSA占多数[1].由于MRSA呈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增加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难题[2].在烧伤治疗中,残余创面一旦发生MRSA感染,其治疗难度较大.......
作者:李松谋;吴海东 刊期: 2008- 02
-
成批高温黄磷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
1临床资料2006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了一批因1400℃高温黄磷泄漏造成磷烧伤伴不同程度吸人性损伤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9~38岁,烧伤总面积1%~30%TBSA,均为深Ⅱ度,4例有眼结膜烧伤.......
作者:潘文东;宋远林;陈永新;杨红兰;董丽;黄芳 刊期: 2008- 02
动态资讯
- 1 腹部高压电击伤并胃疝出一例
- 2 小腿烧伤后巨大瘢痕癌一例
- 3 烧伤创面的早期精确诊断与正确处理
- 4 内毒素诱导共培养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活化的体外研究
- 5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在预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中的应用
- 6 双游离皮瓣桥接治愈下肢浓硝酸Ⅳ度烧伤一例
- 7 肌皮瓣修复小腿严重骨外露一例
- 8 重视穿支皮瓣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
- 9 耳廓烧伤治疗分析
- 10 烧伤羊休克期淋巴循环的变化
- 11 纳米银的抗菌和毒性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 12 小儿烫伤合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二例
- 13 Ⅲ度烧伤创面浅筋膜上植皮37例
- 14 团结创新的团队
- 15 成批烧伤并发丙型肝炎的原因分析
- 16 严重烧伤患者静脉导管感染的细菌学调查
- 17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创新发展的60年
- 18 从一例严重酸烧伤患者的救治看第三间隙潴留药物返释现象
- 19 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组织白细胞介素18mRNA表达的变化
- 20 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