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
四氯化钛烧伤伴吸入性损伤一例
患者男,52岁,于2010年5月不慎被四氯化钛烧伤,立即自行冲洗约5min,伤后3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创面分布于面部(包括双眼)及双下肢,基底红白相间或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诊断:(1)四氯化钛烧伤,总面积1%TBSA,深Ⅱ~Ⅲ度.(2)合并吸入性损伤.遂行补液、吸氧、抗感染治疗,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及双眼,创面以磺胺嘧啶银糊剂涂抹后暴露.伤后11h患者诉胸闷、憋气,加大氧流量后......
作者:邓晖;谢卫国;张祥明 刊期: 2011- 05
-
早期薄层削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观察
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的存在是导致创面进行性加深及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性改变的根源,应用手术方法早期去除坏死组织并有效覆盖创面,是救治深Ⅱ度烧伤的主要手段[1].2008年7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早期薄层削痂联合VSD技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兵;李巍;李峥;何小龙;高兵 刊期: 2011- 05
-
不同严重程度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
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笔者单位2008年9月-2010年8月收治74例中度及其以上严重程度烧伤患者,其中男63例、女11例,年龄(36±14)岁,均为伤后24h内入院且排除伤前有慢性肝病、曾接触有机磷、严重感染、肝脏创伤等疾病或情况.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中度烧伤组25例,烧伤总面积(18.1±2.3)%,其中Ⅲ度(5.0±2.8)%TBSA;重度烧伤组24例,烧伤总面积(36.6±6.......
作者:刘利平;张元海;蒋瑞明;叶春江;倪良方 刊期: 2011- 05
-
小儿颈胸部深度烧伤的手术治疗
颈胸部不仅是成人常见的烧伤部位,更是小儿烧伤的好发部位,且由于小儿皮肤稚嫩等特点,易造成深度烧伤[1].虽然儿童的组织再生能力强,尤其是面颈胸部血运丰富,创面易愈合,但所形成的瘢痕增生及挛缩不仅会引起器官移位和畸形,甚至影响患儿颈部的发育.如何兼顾患儿创面、功能、外观等多方面的要求,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
作者:韩军涛;谢松涛;陶克;郑朝;朱雄翔;胡大海 刊期: 2011- 05
-
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属于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是临床常见分离菌,除能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外,还能导致各种肺外感染,是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1-2].在南通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烧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排第3位,加之多药耐药性日益严重,多次发生医院感染造成流行.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常用抗生素之一,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此类药物耐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作者:黄璇;潘宇红;吕国忠;朱婕;程华莉;糜祖煌;张烽 刊期: 2011- 05
-
粒细胞刺激因子对小鼠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区血管新生的影响
组织工程皮肤在烧伤外科、整复外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缺乏血管网结构,导致缺血再灌注、无营养支持的时间较长,存在屏障功能不完善、抗感染能力差等问题.利用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可明显促进血管新生[1],Isenberg等[2]利用EPC构建了小口径组织工程化动脉血管.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是能够有效动员EPC的生长因子[3],可提高外周血中EPC数量[4].......
作者:王君;汪虹;王燕;刘海平;杨华 刊期: 2011- 05
-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创伤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意外损伤,其中烧伤高发于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烧伤患者不仅要承受极大的肉体痛苦,精神上也受到沉重打击甚至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既增加临床救治难度,也因此加重病情、降低愈后生活质量.了解PTSD的发生机制,对治疗及预防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
作者:李俊亮;王凌峰 刊期: 2011- 05
-
烧伤临床营养新理念:从营养支持到营养治疗
1968年Dudrick与Wilmore创立的全胃肠外营养(TPN),为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营养支持,解决了重症患者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被誉为现代临床营养的里程碑.我国烧伤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了营养支持探索,当时因受限于营养制剂匮乏和输注方式单一,临床疗效有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TPN在烧伤临床逐步开展,救治了大量重症烧伤患者,功不可没.......
作者:彭曦;汪仕良 刊期: 2011- 05
-
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纪要
2011年6月10-14日,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以下简称“烧伤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在太原市顺利召开.大会特邀知名专家与参会代表一道,围绕“再生医学与转化医学”的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我国的再生医学研究发展迅速,研究成果数量紧跟美国、德国、日本和英国,居世界第5位.......
作者:莫愚;罗勤;王旭 刊期: 2011- 05
-
答梁钢读者商榷意见
笔者阅读了编辑部转发的梁钢医师的文章——《对〈桡动脉腕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烧伤创面〉一文的商榷》(以下简称《商榷》),感谢同道对原文的关注和探讨,现就《商榷》中提出的学术问题作如下答复.关于原文文题与文中内容不符的问题.首先需明确何谓“桡动脉腕上皮支”.......
作者:张晓启 刊期: 2011- 05
动态资讯
- 1 深入研究烧伤后早期脏器损害机制及防治策略
- 2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建立人工气道后突发支气管痉挛死亡二例
- 3 我国电烧伤治疗的成就与挑战
- 4 局部应用胰岛素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 5 地白忍煎剂对人角朊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 6 软聚硅酮银离子泡沫敷料在患者关节部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
- 7 高密度脂蛋白对严重烧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 8 甘氨酸对缺氧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9 不同时期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对比分析
- 10 治愈烧伤面积95%TBSA并发侵袭性感染和高钠氯血症一例
- 11 救治硝基氯苯烧伤16例
- 12 烧伤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
- 13 模拟海上颠簸刺激加重严重烧伤家兔休克的研究
- 14 大鼠微粒皮移植创面中角蛋白19及整合素β1的异位表达
- 15 大面积烧伤患者微粒皮移植术后异体皮占位三例
- 16 伤口护理理论与技术进展
- 17 休克早期微创性磨擦治疗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
- 18 P31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相互作用及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
- 19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与管理
- 20 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