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耐药性传递研究
目的调查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了解是否存在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探讨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7年12月从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病房分离的4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和卡那霉素6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MIC;PCR扩增5种甲基化酶......
作者:刘天祥;薛晓东;魏莲花;张永明 刊期: 2009- 02
-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抑制脓毒症时组织因子的表达
目的了解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脓毒症时组织因子(T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用10μg/mLLPS孵育,浓度下同)、LPS+二甲亚砜组及LPS+10μmol/LCORM-2组、LPS+50μmol/LCORM-2组、LPS+100μmol/LCORM-2组,培养4h后检测HUVEC的TF活性、TF蛋白表达和核因子κB的......
作者:孙炳伟;石庚生;张萍;邹向前;陈曦 刊期: 2009- 02
-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3909例烧伤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对其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467例患者,采集血液、痰液、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尿管、尿液、大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2271份,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1例患者多个标本培养结果为同一真菌时计为1个阳性标本.并以创面分泌物、大便、尿液、痰液及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或尿管、血液标本为升......
作者:罗高兴;彭毅志;聂志宏;张晓兵;庄颖;袁志强;张立辉;周秘;程文广;吴军;张家平;罗奇志;黄跃生 刊期: 2009- 02
-
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与菌株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32株PA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纸片扩散法测定PA的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法,检测PA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traA、traF、tnpA、tnpU、merA和jntI1.结果32株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
作者:胡锡浩;许小敏;糜祖煌;范友芬;冯伟云 刊期: 2009- 02
-
血必净促进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调节性T淋巴细胞凋亡并介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漂移的作用
目的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促进LPS刺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凋亡过程及介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漂移的调节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大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分为常规培养对照组、抗CD3/CD28组、抗CD3/CD28+LPS组、抗CD3/CD28+血必净组和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培养3d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凋亡率及叉头翼状螺旋......
作者:戴新贵;姚咏明;艾宇航;于燕 刊期: 2009- 02
-
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位点多态性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分布及意义
目的了解CD14基因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患者CD14mRNA表达及血浆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的关系.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选择2个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患者77例,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d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血浆CD14-159C/T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RT-P......
作者:董宁;姚咏明;于燕;曹玉珏;盛志勇 刊期: 2009- 02
-
静脉注射奥美拉唑致烧伤患者精神异常二例
例1男,30岁,火焰烧伤全身多处,伤后1h收入笔者单位.创面分布于躯干、臀部、左上下肢,总面积28%,其中深Ⅱ度8%、Ⅲ度20%TBSA.入院后给予液体复苏、静脉注射奥美拉唑(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06,下同)40mg,2次/d等处理.......
作者:梁钢;孙建平;娄玉兰;金伟英 刊期: 2009- 02
-
烧伤感染防治对策
感染是严重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于严重烧伤患者,抗生素的选择不容忽视,而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加之全身免疫功能低下,会导致患者真菌感染.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治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早期肠道喂养、清除坏死组织、及早封闭创面外,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等措施,对清除机体毒素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郇京宁;高成金 刊期: 2009- 02
-
人角质形成细胞基因导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大小质粒和不同基因转染法对人KC基因导入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阳离子多聚物转染法、电穿孔联合细胞核转染试剂转染法、慢病毒感染法,分别将不同大小的质粒[pSUPER-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pEGFP-N2、pHSER-绿色荧光蛋白(GFP)、ploxP-EGFP]导入人永生化KC株HaCaT细胞和人胚肾细胞株293FT细胞(后者为对照).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
作者:王丽华;彭代智;周新;刘敬;王勇;何升东;何斌;郑必祥;董征学 刊期: 2009- 02
-
德国烧伤外科简况
2006年7月-2008年3月,笔者作为我军近年来首位派往德国的军事医学留学生,在德国进行了为期21个月的学习和工作.此间有幸先后在3家烧伤中心参加临床工作,并在1家烧伤中心进行了短期学习交流,参加3次国际学术交流会、1期烧伤专修班及1期战创伤急救培训班.通过临床工作、学术交流和对德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德国烧伤外科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整理成文供国内同行参阅.......
作者:唐洪泰 刊期: 2009- 02
动态资讯
- 1 抑制差减杂交筛选严重烫伤大鼠免疫细胞差异基因
- 2 烧伤患者血乳酸含量的动态监测及分析
- 3 谷氨酰胺与烧创伤修复
- 4 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烫伤大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5 增生性瘢痕退行性变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表达
- 6 从一例严重酸烧伤患者的救治看第三间隙潴留药物返释现象
- 7 胰岛素在烫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 8 老年烧创伤患者早期个体化康复及辅助器具的应用
- 9 四君子汤药膳对严重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
- 10 第三届东方烧伤与整形美容医学大会纪要
- 11 443例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 12 危重烧伤后的急性应激反应
- 13 复合植皮治疗功能部位烧伤感染创面
- 14 不同体位下局部持续受压对人体皮肤血流灌注及温度的影响
- 15 深度烧伤修复重建与康复治疗相关问题探讨
- 16 噬菌体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效果
- 17 电场在电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18 严重烧伤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2对烧伤高代谢的影响
- 19 整合素连接激酶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大鼠皮肤病变及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 20 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