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吸入性损伤的研究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吸入性损伤在住院烧伤患者中占30%左右,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一般为50%~60%,重度吸入性损伤高达80%[1].重度吸入性损伤基本病理变化是肺水肿,其次是肺萎陷,后者主要是由于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PS)减少所致,使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都发生障碍,加之肺泡血流灌注不足,使通气与血流比率失调,死腔通气量增加,生理分流量增多,进而发生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作者:郭光华 刊期: 2005- 06
-
氯化钡熔浆烫伤致急性中毒死亡一例
患者男,36岁,工作时不慎被500~600℃的氯化钡熔浆烫伤全身多处,伤后仅在当地医务室静脉推注200g/L硫代硫酸钠20ml,创面未行任何处理.患者感心悸,四肢无力,呕吐1次,于伤后3h转入笔者单位时上述症状未减轻.查体: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7.2℃,脉搏11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40/80mmHg(1mmHg=0.133kPa),心律齐、无杂音.......
作者:钱利;赵柏程;皮立;鲁青 刊期: 2005- 06
-
烧伤患者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球部血管瘤破裂一例
患者男,65岁,被沸水烫伤(以下称烧伤)后2h入院.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体温37℃,脉搏76次/min,血压200/110mmHg(1mmHg=0.133kPa),烧伤总面积32%,其中Ⅲ度12%TBSA.创面分布于四肢,以双下肢伤情较重,除烧伤外,无其他创伤及休克症状.血常规:红细胞4×1012/L,血红蛋白12g/L,白细胞14×109/L,二氧化碳结合力22mmol/L.......
作者:侯贺宪;张劲光;杨加保;李芬;付聪 刊期: 2005- 06
-
烧伤后炎症反应的病因、分子机制及防治对策
烧伤后的炎症反应本质上是机体对烧伤所致组织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有助于清除创面坏死组织,限制组织损伤扩大和加速组织的修复.受伤部位因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出现明显的局部水肿;当烧伤面积≥30%TBSA时,还可引起全身性的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血中白细胞增多、肝脏合成急性期反应蛋白等.这时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可激活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若抗炎介质产生相对......
作者:彭代智 刊期: 2005- 06
-
头皮止血带的改制与应用
头皮是天然皮库,短期内可反复取皮,具有愈合快、不易感染、不留瘢痕、不影响头发生长等优点.但头皮血管丰富,手术时出血较多.为减少出血、保持术野清晰,临床上在取头皮时常用头皮止血带止血[1],但其压力难以控制,易松脱或向下滑落压迫眼球.为此,笔者将普通头皮止血带改制成气压头皮止血带,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成刚;李素玲;牟滨;侯丽波 刊期: 2005- 06
-
微粒皮制作实用方法介绍
改装刀具:去除多用轧皮机刀具(SZS-79-4C型,上海手术器械厂)的刀间隔层,将刀片并拢间隔缩短为1mm,制成轧制微粒皮的刀具.操作方法如同加工邮票状皮肤,制备的微粒皮规格为1mm×1mm.利用新鲜猪皮制备微粒皮时,注意大张猪皮的厚度应控制在1mm.......
作者:戴海华;海恒林;华云飞;边琳芬;吴胜刚;李强;张志扬;李克荣 刊期: 2005- 06
-
烧伤血清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和核因子κB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模型,根据刺激物的不同分为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刺激)、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刺激)、SB203580组(烧伤血清+SB203580刺激)和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烧伤血清+PDTC刺激).SB203580组和PDTC组在烧伤血清刺激前1h分别加入10μm......
作者:陈旭林;夏照帆;韦多;贲道锋;王永杰;邓廿庆 刊期: 2005- 06
-
严重烧伤大鼠肝脏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调控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肝脏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调控及其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伤组;烧伤+SB203580组: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后15min和12h静脉注射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10mg/kg);烧伤对照组:同前致伤后给予等量等渗盐水,每组8只.测定3组大鼠伤后24h血清天冬氨酸......
作者:陈旭林;夏照帆;韦多;贲道锋;王永杰;汪昌荣;邓廿庆 刊期: 2005- 06
-
G蛋白不同亚型在严重烫伤小鼠补体活化巨噬细胞分泌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后活化的补体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分泌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信号传递途径中不同G蛋白亚型的作用.方法血浆采集分组:补体血浆组,采用小鼠18%TBSAⅢ度烫伤模型;去补体血浆组,先在小鼠腹腔注射眼镜蛇毒素因子(CVF)去补体后再按上述标准烫伤.伤后6h分别收集两组小鼠全血制备血浆,用于培养正常小鼠的PMφ及经抑制型G蛋白(Gi)阻断剂百日咳毒素(......
作者:胡远兵;彭代智;黄文华;黎鳌;周新 刊期: 2005- 06
-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体外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通路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取正常Wistar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3d后用LPS刺激,分别于刺激前及刺激10、30、60、120min时观察JAK2、STAT1以及STAT3的活化情况,每时相点重复测定4次,以积分吸光度(IA)值表示;另取细胞分为正常......
作者:刘辉;姚咏明;董月青;于燕;盛志勇 刊期: 2005- 06
动态资讯
- 1 湿润烧伤膏致小儿烫伤创面巨大假上皮瘤样肉芽组织增生一例
- 2 不同复温温度对-10℃处理的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形态和Ⅰ型胶原代谢的影响
- 3 介绍一种瘢痕注射推进器
- 4 重视烧伤后补锌,促进创面愈合
- 5 不同剂量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创面的比较
- 6 异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在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7 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对严重烫伤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 8 颈部瘢痕挛缩手术治疗中的颏部重建
- 9 235例肺外结核性创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 10 c-jun反义基因重组体转染对缺氧复合烧伤血清刺激下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11 皮瓣延迟术对大鼠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
- 1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简介
- 13 免疫营养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
- 14 治愈小儿重度烫伤合并肾功能衰竭一例
- 15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器外露及胸壁皮肤溃疡的修复
- 16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 17 48例小儿烫伤创面的疱皮下愈合治疗
- 18 自制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表在严重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 20 重视大面积烧伤早期康复预防后期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