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04年第1期文章
  • 临床分离黄杆菌属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检测黄杆菌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BLA)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临床分离的6株黄杆菌属细菌分别以纸片法、双纸片协同法检测其产BLA和ESBLs;用K-B法和梯度琼脂平板法检测黄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其低抑菌浓度(MIC).结果6株黄杆菌均为产BLA菌株,且>80%的黄杆菌产ESBLs;黄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MIC为32~256mg/......

    作者:罗羽;夏培元;王仙园;殷春红 刊期: 2004- 01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细菌的耐药谱,了解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菌株与非产MBL菌株的药物敏感差异.方法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1998~200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情况,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8种抗菌药物对3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MBL-E试验法筛选MBL菌株.结果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88.9%),88......

    作者:卓超;钱元恕;肖光夏 刊期: 2004- 01

  • 11年间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调查

    目的总结笔者单位烧伤病房近11年来抗生素使用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情况变化,为今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调查1991~2001年烧伤病房细菌的流行病学,从抗生素成人药物平均日剂量(DDDs)和用药天数排序中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化.结果(1)病房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0.53%~34.40%)和铜绿假单胞菌(75.66%~11.47%)为主.(2)使用率较高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阿米卡星、万古霉......

    作者:窦懿;张勤;廖镇江 刊期: 2004- 01

  • 烧伤创面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1999~2003年笔者单位住院烧伤患者创面中的不动杆菌细菌株,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测定细菌耐药谱及耐药酶.结果从烧伤创面分离出不动杆菌69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52株,占75.36%;不动杆菌对17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其中产酶菌株的耐药率较高,平均为68.25%;不产酶菌株耐药率较低,为20.......

    作者:魏莲花;张俭;邓津菊;邹凤梅;刘刚;司小强 刊期: 2004- 01

  • 应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多粘菌素B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能力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多粘菌素B(PMB)中和内毒素活性物质能力的可行性.方法将PMB与一定浓度的内毒素混合后,分别用生物传感技术和鲎试验法测定PMB中和内毒素能力的比值,同时与用生物学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生物传感技术测定PMB中和内毒素能力的比值为0.35μg∶1ng,动态浊度法为0.5mg∶1ng、基质显色法为1.0mg∶1ng,生物学测定结果与生物传感技术测定结果相同.结论应用生......

    作者:吕根法;龚小云;卫国;王宁;肖光夏;郑江 刊期: 2004- 01

  • 洛阳12·25特大火灾警示

    特大火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舞厅发生火灾,致使300余人丧生.笔者分析了此次火灾的几个特点,以引起人们警惕.......

    作者:吕建中;史素玲;于爱香 刊期: 2004- 01

  • 烧伤后外用异丁哌利福霉素致死一例

    患儿男,3岁.因背部、臀部、双大腿及左上肢被开水烫伤(以下称烧伤)伴全身黄染4d,在当地医院治疗7d.创面用暴露疗法并外涂异丁哌利福霉素粉剂,用药总量约15g.......

    作者:林源;王润秀;农庆文;刘达恩 刊期: 2004- 01

  • 警惕烧伤患者呼吸心跳骤停

    笔者单位1999年4月~2002年4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37例,其中4例发生窒息引发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率为10.8%.患者首次翻身时发生窒息2例,手术中1例,术后1例,经积极抢救均脱离危险.......

    作者:王春明;刘晓华;孙涛 刊期: 2004- 01

  • 烧伤院内感染的两个问题

    耐药菌株的增长是当前烧伤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期窦懿等[1]根据成人患者使用各种抗生素平均日剂量及相应的使用天数,统计分析了瑞金医院11年间收治烧伤患者检出常见菌与耐药率的变化,是一份难得的临床资料,有说服力地证明菌种和耐药率的变化与临床用药有着密切的关系.该资料在国内集中治疗烧伤的单位中有一定代表性.回顾20世纪80年代,国内烧伤领域较广泛应用了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他啶)曾收到较好疗......

    作者:肖光夏 刊期: 2004- 01

  • 答徐和平与苏晓利读者

    感谢两位读者对文提出的问题,这对开展学术讨论、推动学术发展很有意义,现就两位提出的问题作初步解答.......

    作者:黄晓元 刊期: 20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