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02年第1期文章
  • 介绍一种新的取皮方法

    鼓式取皮机取大张皮的效果已被认可.传统取皮方法是将胶水分别涂于鼓式取皮机表面及供皮区表面,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弊端是,如果需要反复多次取皮时,在每次取完皮后必须将鼓式取皮机上胶水清理干净方可再用,这样拖延了手术时间.如果采用双面胶粘于鼓式取皮机表面进行取皮,由于皮肤有一定的油脂存在,加上双面胶出厂时间不一、胶的粘性等条件限制,取皮过程中往往因为粘性不强而脱鼓,不能完整切取大张皮而影响手术效果.因此......

    作者:白东海 刊期: 2002- 01

  • 长期服用黄独并烧伤引起肝坏死一例

    患者男,37岁.因甲亢1年,1999年3月18日开始口服他巴唑每日3次,每次10mg.同时口服中药黄独煎剂,每日9g,早晚各一次煎服.近日感肝区闷胀,全身疲劳,肝功检查结果: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25IU/L、血清天冬氨酸氨基移换酶28IU/L.......

    作者:陈建设;陈劲松;张宗仁 刊期: 2002- 01

  • 腱周筋膜瓣修复烧伤后双跟腱外露一例

    患者男,8岁,1年前不慎跌入生石灰池中烧伤双下肢,在当地医院治疗1个月,因双跟腱外露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3℃,双下肢残余创面约16%TBSA,其中双跟腱大部分外露(图1),创面有少许分泌物.入院后第2天,在全麻下行自体带蒂筋膜瓣与游离皮片移植术.先将双下肢用碘伏湿敷,然后从头皮切取中厚皮备用.同时分别用3%的双氧水、等渗盐水及强氧化离子水清创.......

    作者:蔡景龙;李东 刊期: 2002- 01

  • 烧伤瘢痕再烧伤十例观察

    生活中,烧伤瘢痕再烧伤并不常见,现将我院资料较完整的10份病历进行分析整理,报告如下.......

    作者:薛铁所;薛琨 刊期: 2002- 01

  • 三氯乙烯烧伤合并中毒三例

    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2例,年龄22~73岁,均为三氯乙烯溶液外溅造成Ⅱ度烧伤,烧伤面积8%~16%.伤后至入院清创时间为0.5~3h.1例老年患者伤后3h入院,入院时呈昏睡状态,偶有烦躁不安;另2例患者早期表情淡漠,头痛,恶心,步态不稳,进而呈嗜睡状态;1例伴抽搐.入院时心率呼吸较快,血压偏低90~110/60~75mmHg,(1mmHg=0.133kPa),少尿.血尿素氮12.94~14.1......

    作者:王祥奎 刊期: 2002- 01

  •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近况

    目前临床上虽然基本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的创面覆盖问题,但仍存在局部皮肤薄弱、抗拉及磨擦能力差等不足,特别是无皮肤附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来研究表明,表皮干细胞是皮肤发生、修复、改建的关键性源泉[1],了解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对于促进皮肤功能和结构的生理性修复意义重大.......

    作者:李建福;付小兵;盛志勇 刊期: 2002- 01

  •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瘢痕疙瘩(keloid)是继发于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或手术后,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临床上,keloid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TS)的不同点在于keloid超过皮损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无自限性,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必须辅以电子线照射等综合治疗,有良性真皮肿瘤之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的介入,推动了创伤愈合研究的深入.Keloid是一种......

    作者:贺肖洁;韩春茂;马奇 刊期: 2002- 01

  • 复合皮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创面处理伴随着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合理的创面覆盖对成功地治疗大面积烧伤至关重要.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自体皮源不足仍是治疗的棘手难题之一[1].......

    作者:贾赤宇;陈璧 刊期: 2002- 01

  • 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皮肤移植是覆盖烧伤创面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皮肤移植对烧伤感染、休克的预防及创面愈合、愈后生活质量都至关重要.但自体皮源在烧伤后往往不足且自体皮的获取本身对机体就是一种损伤,因此异基因(异体、异种)皮肤移植仍是烧伤创面覆盖的重要措施之一.要达到理想的移植效果,免疫耐受是终目标.在移植免疫领域,中枢和外周耐受诱导正齐步同行,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胸腺(中枢)途径和Treg细胞、树突状细胞(外周)途径等方......

    作者:吴军 刊期: 2002- 01

  • 肝素对Ⅱ度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早期采取措施阻断或减少严重创伤、失血等引起的细菌移位(bacterialtranslocation,BT),防止全身炎症反应和MOF,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来报道肝素有许多新的作用,包括促进创面愈合[1]、改善微循环、增强脏器功能[2、3]、减少肠道细菌移位[4]和免疫调节等[5].本实验就肝素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进行研究.......

    作者:张文安;岑瑛;李文;强欧 刊期: 200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