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17年第05期

伤后早期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对特重度烧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意义

武毅;张勤;刘健;唐佳俊;郑捷新;刘萌

关键词:烧伤, 死亡率, 预后, 血小板计数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伤后早期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对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意义,以评估该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44例成年特重度烧伤患者,统计其人口学、伤情、转运情况、住院期间病情变化及伤后第1 ~10天血小板计数等资料.(1)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212例和死亡组32例,分析比较伤后第1 ~10天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特点.(2)根据伤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是否恢复正常,将患者分为恢复正常组163例和未恢复正常组81例.比较恢复正常组和未恢复正常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的百分比及病死率,以及生存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早期未恢复正常患者和恢复正常患者住ICU时间.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x 2检验、二项分布检验;对244例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住院时间、接受机械通气、伤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与患者死亡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根据伤后第8天血小板计数绘制244例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 (1)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在伤后第1~4天持续下降,在伤后第2天下降至低于正常值低限,在伤后第4天降至低值.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在伤后第4~10天逐渐恢复,分别在伤后第8、10天恢复正常.伤后第1天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无显著差异(t=1.01,P>0.05),伤后第2~10天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生存组(t值为2.64 ~ 7.17,P值均小于0.01).生存组患者伤后第4~10天血小板计数日增加值为(26±13)×109/L,显著高于死亡组的(19±11)×109/L(t=2.76,P<0.01).(2)恢复正常组患者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百分比显著低于未接受机械通气患者(P<0.01),未恢复正常组患者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百分比显著高于未接受机械通气患者(P<0.05).未恢复正常组患者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百分比显著高于恢复正常组(x2 =32.93,P<0.01).未恢复正常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恢复正常组(x2=20.99,P<0.01).生存组患者中血小板计数早期未恢复正常患者住ICU时间显著长于血小板计数早期恢复正常患者(t =4.20,P<0.01).(3)烧伤总面积、接受机械通气和伤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未恢复正常是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073、16.552、2.24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033~1.115、2.147~127.580、0.993~ 5.096,P<0.05或P<0.0l).(4)伤后第8天血小板计数对244例特重度烧伤患者死亡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置信区间为0.645 ~0.845,P<0.01),血小板计数佳阈值为150×109/L,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71.0%. 结论 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小板计数恢复情况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预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