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卡巴胆碱对烧创伤后肠道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
曹卫红;柴家科;胡森;杨红明;孙天骏;邹晓防;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 肠, 卡巴胆碱, 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观察肠道内给予卡巴胆碱对兔肠部分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重度烧伤患者肠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白兔制成肠部分I/R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肠部分I/R损伤组(25只)、卡巴胆碱组[25只,于肠系膜上动脉(SMA)阻断后1 h肠内注入3g/L卡巴胆碱(3μg/kg)];另取25只设为假手术组,仅分离SMA,不阻断;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不致伤,处死后留取标本待测.检测兔SMA阻断前后及肠道内给予卡巴胆碱后肠黏膜的血流量.各致伤组均在处理后2、4、6、8、24、48、72 h留取静脉血测定其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和D-木糖含量.并行葡聚糖蓝排出实验,以检测胃肠道吸收功能.同时选择大面积烧伤[烧伤总面积(84±12)%TBSA]患者8例,在患者肠鸣音<2次/min或腹胀明显时,口服1 g/L卡巴胆碱(15 μg/kg),观察给药后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及腹胀情况.结果SMA阻断后肠部分I/R损伤组肠黏膜血流量为(48±6)PU,较正常对照组[(102±5)PU]明显减少,而肠道内注入卡巴胆碱后1 h血流量增至(77±3)PU.肠缺血后肠部分I/R损伤组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开始升高,处理后24 h达峰值[(4.63±0.27)U/ml、(7.9±2.4)mg/L],以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0.89±0.14)U/ml、(2.0±1.1)mg/L,P<0.05].卡巴胆碱组的变化基本同肠部分I/R损伤组,但变化幅度较小;而假手术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在给予D-木糖后2 h,肠部分I/R损伤组血浆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但处理后6 h肠部分I/R损伤组及卡巴胆碱组明显升高,以后逐渐下降;假手术组略有波动.SMA处理后2 h肠部分I/R损伤组葡聚糖蓝未见排出,处理后6 h其运动距离逐渐增加,但处理后24 h其运动距离仍明显短于正常值(P<0.05),48~72 h基本恢复正常;卡巴胆碱组注入葡聚糖蓝后即可见其排出,其运动距离明显增加,处理后6 h达峰值(43±6)cm,以后逐渐缩短接近正常(28±3)cm.给药前患者肠鸣音较弱(1.6±1.1)次/min,给药后10 min明显增强为(6.9±1.7)次/min,30 min时为(8.3±2.4)次/min,给药后1 h患者肠鸣音仍较活跃,为(6.1±1.3)次/min.给药后2 h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中有6例患者开始排便.结论肠内给予卡巴胆碱可增加兔肠黏膜血流量,改善其肠道运动、吸收、屏障功能;大面积烧伤患者口服卡巴胆碱,可改善其肠道功能障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