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16年第4期文章
  • 人工真皮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瘢痕和皮肤深度创面整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bFGF应用于瘢痕和皮肤深度创面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创面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创面类型为瘢痕切除后创面、无肌腱或骨外露深度烧伤创面、小面积肌腱或骨外露创面,共102个创面.根据是否联合应用bFGF,将创面分为人工真皮组60个和人工真皮+bFGF组42个.人工真皮组Ⅰ期手术行瘢痕松解和切除或深度......

    作者:刘洋;张宜澜;黄亚兰;罗高兴;彭毅志;颜洪;罗奇志;张家平;吴军 刊期: 2016- 04

  • 直流电场对BALB/c小鼠乳鼠真皮成纤维细胞定向迁移与排列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明确外源性直流电场对BALB/c小鼠乳鼠真皮Fb定向迁移与排列的作用,初步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取12只BALB/c小鼠乳鼠,分4批次,每批次取3只乳鼠背部皮肤培养真皮Fb,将第2代Fb以5×104个/mL接种于27块方形盖玻片.(1)实验1.取6块接种了第2代Fb的盖玻片(下同)分为加电组和假电组,各3块.于活细胞工作站内,加电组加电处理,电场强度为200mV/mm,假电组模拟操作但不通电(下......

    作者:刘杰;任淅;郭小伟;孙寰博;汤勇;罗争辉;张琼;张东霞;黄跃生 刊期: 2016- 04

  • 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共13指.扩创后患指创面面积为1.2cm×0.8cm~1.8cm×1.5cm,采用同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间断缝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及同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切......

    作者:常树森;金文虎;魏在荣;孙广峰;王波;邓呈亮;唐修俊;曾雪琴;聂开瑜 刊期: 2016- 04

  • 第2~5指近节侧方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

    指端是手部触觉敏感的部位,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如果指端感觉丧失,将会严重影响手部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很大不便.自1973年Weeks和Wray首次提出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以来,陆续有多种改良方法应用于临床.有学者应用以近节指背侧远端1/3处为供区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扩大了此类皮瓣的修复面积,但该皮瓣供区位于手指背侧,影响手指美观,同时容易造成肌腱粘连[1].另......

    作者:王辉;杨晓溪;张剑锋;贾松;王伟;王斌 刊期: 2016- 04

  • 吸入性损伤气道开放方式与时机及适应证

    上呼吸道梗阻是吸入性损伤早期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对气道开放的方式、时机和适应证缺乏统一认识.笔者以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injury)和上呼吸道梗阻(upperairwayobstruction)或气管插管(endotrachealintubation)或气管切开术(tracheotomyortracheostomy)为联合检索关键词,网上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

    作者:罗奇志 刊期: 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