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11年第6期文章
  • 皮肤干细胞复合壳聚糖—丝素支架移植修复大鼠皮肤缺损

    由于皮肤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单一来源的干细胞不能形成理想的完整皮肤,尤其不能形成皮肤附属器.于是出现了采用2种或更多种干细胞合用研制理想皮肤的方法.笔者以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与毛囊干细胞(HFSC)为种子细胞,与壳聚糖-丝素支架共培养形成复合物,移植治疗大鼠皮肤缺损,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 刊期: 2011- 06

  • 激光微孔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寻求用异体(种)真皮或其他生物材料研发可植入式真皮替代物,其中取自猪皮的ADM因其完整的胶原三维结构且来源广泛尤受重视,但因不能早期充分血管化,影响临床效果及推广[1-5].提高植入性材料本身的快速血管化能力,是目前组织工程材料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本研究中,笔者采用独特激光模板悬空打孔技术(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273690)研制激光微孔猪ADM(LPADM......

    作者:林才;罗旭;王平;万丽;徐建军;曾逃方;毛葱;辛国华 刊期: 2011- 06

  • 组织工程纳米纤维支架对细胞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细胞行为包括细胞的黏附、形貌、排列、活性、分化、迁移及合成ECM等[1].因为细胞行为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所以在体外构建模拟细胞自然生长环境的结构,即纳米级结构,对于诱导细胞的正常行为十分重要[2].利用近年发展起来的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组织工程纳米纤维支架,经大量实验证实可模拟ECM结构并使其具有类似的功能.因此,深入了解根据不同参数构建的纳米纤维结构对细胞行为的影响,有助于设计出具......

    作者:牛震海;金正花;于家傲 刊期: 2011- 06

  • 伍重道远:进一步加强瘢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瘢痕是皮肤烧(创)伤、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修复其导致的外观损害和功能障碍是烧伤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皮肤损伤及外科手术后瘢痕的总体发病率为40%~70%,烧伤患者的发病率可高达91%[1].不同国家增生性瘢痕的发病率差异明显,发达国家每年新增瘢痕病例约400万,发展中国家该数字更高[2];仅在美国,瘢痕治疗的费用每年就高达40亿美元[3].目前,随着手术方法及综合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瘢痕治......

    作者:胡大海;刘佳琦 刊期: 2011- 06

  • 特大面积烧伤气管切开置管并发无名动脉破裂死亡一例

    患者男,47岁,2010年7月11日因液化气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3h左右于当地医院行抗休克、对症处理.伤后49h经救护车运送,颠簸行驶1020km,伤后65h转入我院.诊断:(1)头、面、颈、四肢、躯干烧伤,总面积90%,其中浅Ⅱ度20%、深Ⅱ度60%、Ⅲ度10%TBSA;(2)重度吸人性损伤.积极行补液、抗炎、对症处理,入院后第2天行四肢切削痂、微粒皮移植并气管切开术.切开第3、4软骨环,放......

    作者:陈忠勇;叶祥柏;王锡华;夏来启;沈运彪;李金玺 刊期: 2011- 06

  • 烧伤康复的策略

    烧伤会导致人体局部或全身一系列病理损伤,也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针对性的烧伤康复应贯穿于烧伤治疗全过程以及患者回归社会的过程中.早期的康复治疗介入不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重要意义.而烧伤患者在家庭和社区所接受的后继康复治疗也不容忽视.......

    作者:朱毅;励建安 刊期: 2011- 06

  • 基底刚度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基底刚度对Fb增殖、迁移和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Fb接种于刚度为(16.2±0.5)、(19.8±1.1)、(200.1±2.6)kPa的硅胶基底上.进行如下检测.(1)分别连续培养5d或6d,进行细胞计数、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吸光度值表示).(2)培养3d,检测细胞周期,计算增殖指数(PI).(3)划痕实验后培养0(当日)、1、2、3d,测定Fb迁移率.(4)培养2d,流式荧......

    作者:王玉;王贵学;罗向东;邱菊辉 刊期: 2011- 06

  • 人增生性瘢痕中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不同生长期人类瘢痕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1)将笔者单位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烧伤瘢痕患者按瘢痕生长时间分为:小于6个月组、6~12个月组、大于12个月组,每组5例.采集各组瘢痕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LK的表达分布,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ILKmRNA的表达水平.(2)取小于6个月组瘢痕组织,分离培养瘢痕微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李叶扬;米兰;李罡;林伟华;孙敬恩;王仁坤;梁振文 刊期: 2011- 06

  • 90Sr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90Sr防治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用90Sr敷贴器按照0、5、10,15Gy剂量照射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Fb.照射后24、48、72h,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腔原浓度.评价34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40例瘢痕疙瘩患者及114例外科手术后瘢痕预防患者应用90Sr照射治疗的效果,并经HE染色对比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经9......

    作者:支燕;付晋凤;袁卫红;陈斌;李玲;危群;佟颖 刊期: 2011- 06

  • 人增生性瘢痕组织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成分的表达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成分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12例)和正常皮肤(7例)组织中HPA轴的活性物质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黑素皮质素受体2(MC-2R)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的mRNA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RH......

    作者:刘思隽;谢有富;戴丽冰;杜高伟 刊期: 201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