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05年第5期文章
  • 抗内毒素研究进展

    内毒素(endotoxin)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的结构成分之一,其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LPS主要由O特异性侧链、核心多糖、脂质A(lipidA)3部分组成,其中lipidA为其毒性中心.在创伤、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脓毒症中,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子.近年来虽然大量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但并没......

    作者:高宏富;肖光夏;袁建成 刊期: 2005- 05

  • 抗菌肽在烧伤领域的研究进展

    烧伤创面感染的耐药菌株愈来愈多,常规抗生素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寻找新的抗菌资源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近来,一种小分子的多肽类物质--抗菌肽(antibacterialpeptides)受到人们关注.它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只对原核生物有作用,而对真核生物无害.抗菌肽是生物防御系统中产生的一类对抗外源性病原体的肽类物质,是生物天生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菌剂.......

    作者:任海涛;韩春茂 刊期: 2005- 05

  • 烧伤休克期补液的思考

    近20年来烧伤休克的发生率日趋降低,伤后因休克而死亡的患者亦减少,证明了休克期处理的进步,但并不等于此问题已经解决.一些基层烧伤单位在休克期仍按照常规公式补液,造成补液量不足,难以纠正缺氧,不能摆脱休克损害;若超常规补液,不仅会加重组织水肿,甚至还可能引发急性肺水肿、脑水肿、腹腔间隙综合征或胸腔积液.怎样使休克期补液恰到好处,如何全面提高复苏水平,笔者认为在此有必要重申休克期补液的必要性、补液的成......

    作者:郭振荣 刊期: 2005- 05

  • 美国辛辛那提SHRINERS烧伤医院访记

    美国辛辛那提Shriners烧伤医院是一所主要以救治小儿烧伤为主的医院,也是美国烧伤治疗与研究中心.这所医院的科室配备及治疗方法颇具特色.笔者结合在该院的所见所闻,对医院的一般情况及烧伤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特点予以简介.......

    作者:刘久春 刊期: 2005- 05

  • 深入研究烧伤休克及缺血缺氧损害的细胞分子机制

    休克是严重烧伤后早期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早在1863年,Baraduc即认为血流不足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经过长时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人们对烧伤休克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变化已经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抗休克临床防治方法.但对某些严重休克,特别是延迟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的复苏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措施,常造成组织器官较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引起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烧伤休克的防治仍是......

    作者:黄跃生 刊期: 2005- 05

  • 鼓式切皮机固定台架的制作

    在以往使用鼓式切皮机(又称取皮鼓)制作整张异体(种)皮时,操作者必须左手握持皮鼓手柄,右手行取皮操作[1].由于双手同时反向用力,皮鼓不易固定,皮片容易切破或切取厚度不均匀;操作时劳动强度大,操作者容易疲劳,而且比较费时.为此,笔者针对以往制作大张移植皮过程的不足,研制出一种将取皮鼓固定在手术台上进行取皮的台架.经临床应用,切取异种皮30例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学田;张林清;李晓巧;赵学芳 刊期: 2005- 05

  • 介绍一种低温保存皮肤的快速复温法

    临床上用快速玻璃化抗冻液在-196℃液氮中保存皮肤,可较好地避免皮肤低温保存时冷冻损伤的问题.但冷冻皮肤在使用前的复温过程中造成损伤的问题依然存在,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作者:梁明;付晋凤;葛茂星;严刚 刊期: 2005- 05

  •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缺氧条件下大鼠心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缺氧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方法常规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使用无糖培养基在低氧混合气体(体积分数94%N2、5%CO2、1%O2)中培养;HIF-1α抑制组:先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HIF-1α蛋白低表达的细胞模型,再作上述缺氧培养.两组细胞均设缺氧前(常规培养)及缺氧1、3、6、12、24h6个时相点,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

    作者:党永明;黄跃生;周军利;张家平;颜洪;张铭 刊期: 2005- 05

  • 内毒素/脂多糖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内毒素/脂多糖(LPS)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烫伤组)和烫伤后LPS攻击组(攻击组),另设假烫对照组(对照组),每组20只.攻击组大鼠于烫伤后2h腹腔注射LPS,3.0mg/kg.伤后24、48h分别检测3组大鼠血浆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和肝组织内腺苷三磷酸(ATP)、甘油三酯(T......

    作者:郝岱峰;郭振荣;柴家科;吴焱秋 刊期: 2005- 05

  • 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肝脏细胞内外钠离子分布和化学状态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肝脏细胞内、外Na+在分布和化学状态上的改变,为烧伤后早期液体复苏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1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烧伤组(7只),采用钠-23磁共振(23NaNMR)波谱技术和位移试剂,测定两组大鼠肝脏细胞内、外Na+的纵向弛豫时间(T1)和横向弛豫时间(T2)的变化.结果输注位移试剂后,烧伤组大鼠肝脏细胞外Na+浓度降低17%,其快T2所占......

    作者:夏照帆;田建广;熊杰;马兵;卫伟;韦多 刊期: 200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