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05年第2期文章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释放DNA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释放DNA的情况.方法选择体外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敏感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本研究所用抗生素.制备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后,测定其浓度并检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将不同稀释度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加入铜绿假单胞菌菌液中,于37℃下培养4、24h,取其上清液,采用加入SYBRGold染料的DNA电泳法检测其DNA释......

    作者:彭代智;Guymon Charles H;McManus Albert T;肖光夏 刊期: 2005- 02

  • 天然蒙脱石防治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天然蒙脱石对烧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对照组与烧伤治疗组各24只.后两组大鼠预先喂服转染了质粒pUC19的示踪菌JM109,证实质粒已定植于其肠道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模型.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立即喂服天然蒙脱石0.6g·d-1·kg-1,烧伤对照组大鼠不喂服药物.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以及烧伤对照组、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12......

    作者:苏海涛;李宜姝;陆树良;孙曼;青春;李宗瑜;邵铁滨;黄丽滨;曲滨;杨心波;张秀英 刊期: 2005- 02

  • 抑制应激反应措施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创面侵袭性感染的影响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创面遭受侵袭性感染后,抑制应激反应措施对大鼠生存率、脏器损害及其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格局的影响.方法建立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未用冬眠合剂)和冬眠合剂组,每组36只.两组大鼠背部痂下注射1×108集落形成单位(CFU)/ml铜绿假单胞菌菌液0.1ml,观察两组大鼠痂下组织细菌定量、注射细菌后96h的生存率、脏器损害情况及白细胞......

    作者:乔亮;杨惠忠;袁克俭;王文奎;董鹤亮;许伟石 刊期: 2005- 02

  •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并分析笔者单位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择1997年1月-2003年9月笔者单位烧伤病房的536例住院患者,取其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尖端、痂下组织及血液标本,用VITEK-AMS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997-2003年各年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分别为24.51%、23.94%、21.01%、40.06%、36.17%、46.76%、55.72......

    作者:张艳红;邓诗琳;刘金伟 刊期: 2005- 02

  • 髓样分化蛋白2在内毒素/脂多糖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蛋白2(MD-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表达及其在内毒素/脂多糖(LPS)激活HUVEC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HUVEC,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LPS刺激前后HUVEC的MD-2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用目的条带吸光度(A)值表示;HUVEC转染0.5、1.0、2.0μgMD-2突变质粒(MD-2C......

    作者:熊建琼;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 刊期: 2005- 02

  • 防治烧伤感染还需要新理念新措施

    当代,危重烧伤患者的终死亡原因虽然多数是多器官功能衰竭,但烧伤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感染.由于强调及时纠正休克、早期切痂植皮,危重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要进一步提高,需要有新理念和新措施.近期国内学术会议和本期杂志发表的有关防治感染的论文值得读者思考.......

    作者:肖光夏 刊期: 2005- 02

  • 加强对烧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作用的研究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使革兰阴性(G-)菌在脓毒症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加之内毒素研究手段取得突破性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关注严重烧(创)伤后G-菌感染及内毒素的研究,而对革兰阳性(G+)菌脓毒症少有问津.然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由G+菌引起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明显增多,目前已达脓毒症发病率的50%以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感染的发病率居首位,是烧伤创面感染的主......

    作者:姚咏明;盛志勇 刊期: 2005- 02

  • 关于烧伤病房陪伴问题的再讨论

    非常高兴地阅读了黎世纯同志撰写的.该文的刊登,使大家获得了再次对陪伴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的机会.......

    作者:陈玉林 刊期: 2005- 02

  • 对《关于烧伤病房陪伴问题的商榷》一文的响应

    欣读2004年第20卷第1期陈玉林教授的一文,笔者感受强烈、体会深刻.笔者十分同意陈玉林教授的意见.烧伤病房的消毒与隔离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要恰到好处,灵活运用.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谈点体会.......

    作者:黎世纯 刊期: 2005-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