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烧伤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烧伤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

    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在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烧伤后病情变化复杂皆因烧伤创面所引起,并随创面修复而告终。如何正确处理创面,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烧伤创面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保护与清洁创面、减少感染、尽早封闭创面,大限度的恢复功能与外形。  一、深度烧伤与感染的关系  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仍是全身感染,细菌主要来源是创面,深度烧伤创面大量组织损毁、坏死,是细菌繁殖的良好......

    作者:陈璧 刊期: 2001- 01

  • 严重烧伤后皮肤蛋白复合物的变化及其意义

    严重烧伤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易并发严重感染甚至死亡。有研究报道[1],烧伤后皮肤脂蛋白复合物(Lipid-proteincomplex,LPC)吸收入血是引起细胞免疫下降的主要物质之一。尽管如此,严重烧伤患者外周血水平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测定严重烧伤患者外周血LPC水平的动态变化,分析LPC的变化特征及意义。......

    作者:李斌;肖瓞仓;邓海涛;方勇 刊期: 2001- 01

  • 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创面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了机体许多病理变化,如出血凝血、修复重建等。许多研究表明: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加快组织的修复[1]。笔者曾研究过大鼠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有明显的表达,其变化与创面修复有关[2,3]。本实验通过研......

    作者:谷廷敏;孙志刚;牛星焘;陈东明 刊期: 2001- 01

  • 严重烫伤后巨噬细胞内NF-κB的变化及与IκB-α的关系

    严重烧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严重烫伤后巨噬细胞分泌TNFa的功能亢进[1],但核因子NF-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活性的变化及抑制性蛋白IκB-α的表达鲜见报道。因此,本实验以烫伤小鼠为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相点腹腔巨噬细胞内NF-κB活性的变化及IκB-α的表达,通过两者的关系从信号转导中核转录因子的角度阐明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某些机制。......

    作者:王勇;彭代智;黄文华;吴军 刊期: 2001- 01

  • 湿润烧伤膏致早产新生儿感染一例

    患儿男,妊娠36周自然顺产,为早产儿,体重3200g。Apgar评分9/10分。出生66h,在洗澡后,采用水平放置、40cm远处的暧风机(1000W)取暧5min。20min后,左手腕掌侧及尺侧、手掌尺侧缘、除拇指外的其余4指尺侧和鼻尖部出现散在小水泡,基底面呈淡红色。诊断:浅II度烫伤0.5%TBSA。创面涂湿润烧伤膏,每日静脉滴注头孢唑啉0.4g及丁胺卡那霉素20mg。创面逐渐肿胀,手腕处部分......

    作者:迟忠归;张军;沙静;王蕊萍 刊期: 2001- 01

  • 严重烧伤后翻身俯卧致呼吸停止二例

    我科曾发生二例烧伤患者因翻身俯卧后窒息、呼吸停止,报道如下。  例1,患者男,58岁,因汽油火焰烧伤全身、气急2h入院。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0%TBSA,Ⅱ度70%TBSA,Ⅲ度20%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经抗休克、给氧等一系列处理后,休克控制。呼吸22~25次/min,无明显缺氧征,未作气管切开。伤后36h,病情稳定,呼吸平缓,为避免患者背侧创面受压,使用翻身床。俯卧位后......

    作者:潘圣鑫;朱小平;苏为;陈红格 刊期: 2001- 01

  • 湿润烧伤膏致全身重症多形性红斑一例

    患者女,8岁。因双臀及双下肢火焰烧伤、全身红斑5d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烧伤后曾在当地应用青霉素全身抗感染治疗,创面涂以湿润烧伤膏。伤后第15天,面、颈、四肢突起散在红斑,有痒痛感,两日后全身均出现红斑,其中四肢红斑融合成片,因高热、部分皮损区糜烂而入院。查体:体温40℃,脉搏12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9kPa(1kPa=7.5mmHg),意识清楚,急性面容,全身均有红斑,......

    作者:曹云 刊期: 2001- 01

  • 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翻身窒息死亡一例

    患者男,30岁。1999年6月5日因钢水溅出(温度约为1600℃),燃着全身衣物致头颈、躯干、四肢皮肤烧伤,于伤后4h收入本院。  查体:体温37.2℃,脉搏12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6/10kPa(1kPa=7.5mmHg),意识清楚,合作,鼻毛烧焦,声嘶。血气分析结果:pH7.145,PCO275.8mmHg,PO226.3mmHg,BE-3.4mmol/L,HCO-25.3......

    作者:叶祥柏;谷才之 刊期: 2001- 01

  • 急诊综合修复电损伤临床回顾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急诊综合修复电损伤的临床应用。 方法 依据病历和照片资料,对14年间155例电损伤患者急诊修复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该组病例伤后到入院的平均时间是(14.09±21.5)h,其中108例(70%)在伤后2h内入院;入院到首次手术时间平均为(3.74±9.89)h(70%的患者为入院后1h内)。459个部位清创后共保留裸露、失活或坏死的肌腱296条、血管19条、骨或关节196条或块、神......

    作者:朱志祥;许晓光;李伟萍;李华强;徐旭;刘天一;鲁延龄 刊期: 2001- 01

  • 保留死骨皮瓣转移覆盖治疗骨烧伤

    目的 探讨骨烧伤后保留死骨的治疗方法,以求提高骨烧伤治疗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992年以来,利用不去除死骨或仅去除部分死骨,覆盖皮瓣修复创面手术方法的特点。 结果 用该手术法治疗骨烧伤36例,无骨感染、骨髓炎、病理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治疗方法具有封闭创面可靠,缩短骨烧伤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陈锦河;郑庆亦;郑健生;蔡少甫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