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258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50-1120/R
邮发代号: 78-13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560.00
杂志荣誉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烧伤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9-2587
- 国内刊号:50-1120/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 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 医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烧伤学术界惟一的全国性权威刊物,由国内外烧伤外科及相关学科著名专家组成编委会。烧伤的重要问题,通常也是内外科的基本问题。杂志力求充分展示本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注重实用性,讲究可读性。全方位展示本专业的研究进展、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将整形与康复理念贯穿于烧伤救治全过程,将独到的修复技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难治性创面。杂志目前已被《Medline》等10多个国际主要数据库收录,具有较大影响。
1、《中华烧伤杂志》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责自负(严禁抄袭),文字要精炼。
2、《中华烧伤杂志》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
3、《中华烧伤杂志》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章标题字符要求在20字以内。
4、文章中的图表应具有典型性,尽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线表;图要使用黑线图,绘出的线条要光滑、流畅、粗细均匀;计量单位请以近期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为准,不得采用非法定计量单位。
5、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来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请详细注明本人详细联系方式。
6、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我刊同时被国内多家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不同意收录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
中华烧伤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烧伤杂志发文量
中华烧伤杂志总被引频次
-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目的探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102例烧伤患者面颈部瘢痕.术中先切除松解面部瘢痕,使眼、口、鼻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再将面部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形成铰链进而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行皮瓣延迟术,断蒂修复剩余的面颈部瘢痕.结果94例患者的皮瓣一次性成活,效果良好.7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出现单侧皮瓣尖端血运障碍.自行愈合后色素减退;1例患者出现单侧皮瓣......
作者:马显杰;夏炜;郑岩;夏文森;鲁开化;郭树忠;韩岩;卢丙仑 刊期: 2008- 03
-
微孔多糖对小鼠皮下置入膨体聚四氟乙烯异物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孔多糖对小鼠皮下置入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后异物反应的影响.方法取10只成年C57BL/6J野生型小鼠,于每只小鼠背部两侧各做1个全层皮肤切口.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只小鼠背部2个切口分为2组,每组10个切口.微孔多糖组切口内置入管状e-PTFE,随后于置入腔内均匀喷撒0.039微孔多糖;对照组切口内置入管状e-PTFE,不行其他处理.术后2组切口常规全层缝合.术后14d,取......
作者:刘远航;陈蕾;吴毅平;曹玮 刊期: 2016- 10
-
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治疗体会
临床资料:笔者单位1990年3月~2001年11月收治烧伤患者152例,其中男103例、女49例,年龄15~58岁[(31.12±12.45)岁].烧伤总面积30%~90%,Ⅲ度15%~70%TBSA.致伤原因:火焰烧伤64例、热液烫伤56例、鞭炮炸伤32例.合并轻、中度吸入性损伤者63例(均伴有烧伤休克).入院时间:伤后4~12h[(6.15±2.50)h].将1990~1993年的34例患者设......
作者:吴小云;张国兴;李菊成;王建华 刊期: 2004- 02
-
烧伤早期营养对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烧伤早期不同营养途径对肠道的复苏效应,及其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关系方法30%TBSAⅢ度烧伤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灌喂组(EF组,30只)及早期静脉营养组(EPN组,30只).此外,6只大鼠不烧伤,作对照组(C组).伤后6、12、24、48、72h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肠黏膜血流量、血浆CGRP免疫活性物质浓度、CG......
作者:冯怀志;窦艳玲;汪仕良;徐世伟;衡代忠 刊期: 2001- 04
-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脓毒症小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脓毒症时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促进病情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其中血小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表现为血小板过度活化并大量黏附聚集,导致病理性血栓形成.......
作者:孙炳伟;王敏;王波;杨国涛;孙艳;陈曦 刊期: 2011- 02
-
烧伤早期脏器损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烧伤早期脏器损害仍是当前严重大面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烧伤防治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对此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本文就此作一回顾与展望.......
作者:黄跃生 刊期: 2003- 05
-
神经生长因子对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调控作用
创面愈合的调控一直是烧伤治疗的研究重点,目前有关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较少.笔者采用不同给药途径观察NGF对创面愈合时间的调控作用,寻求其佳给药方式,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玲巧;姜会庆;解伟光;陈一飞 刊期: 2004- 05
-
壬二酸乳膏和维A酸霜剂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住院或门诊烧伤患者42例,其中男13例、女29例,年龄16~47岁,烧伤总面积<30%TBSA.面部创面3周内愈合,均留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
作者:张志;李孝建;梁蓉;梁达荣;李叶扬;许伟石 刊期: 2007- 02
-
烧伤并发食道多发性溃疡出血一例
患者男,32岁,因电石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在当地医院用湿润烧伤膏(北京光明创疡研究所)包扎创面,伤后1d开始呃逆、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并逐渐加重,伤后第4天转入笔者单位治疗.......
作者:白东海;冯晋斌;王增文 刊期: 2003- 06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一类重要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虽然在体内的数量较少,但是其强大的抗原呈递和处理功能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DC的发育分化过程伴随着其由未成熟的前体细胞向成熟细胞的转变,未成熟的DC(immaturedendriticcell,imDC)与成熟DC(maturedendriticcell,mDC)在表型特征以及生物学功能上都有区别,而imDC大的......
作者:王永权;彭毅志 刊期: 2006- 02
动态资讯More >
- 1 460例电击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 2 循证医学
- 3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4 清创后外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新西兰兔结核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 5 手背深度烧伤创面分区植皮15例
- 6 川芎嗪对烫伤早期心房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 7 烧伤后并发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 8 D-氨基半乳糖致敏小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 9 杭州燃爆事故现场救援及伤情分析
- 10 海螵蛸-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对骨缺损大鼠成骨及再血管化的影响
- 11 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CA重复序列基因在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 12 应用异种皮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观察
- 13 手部超声能烧伤三例
- 14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白细胞减少症一例
- 15 生物活性玻璃对30例烧伤患者治疗后期创面的疗效观察
- 16 中国烧伤康复的发展现状
- 17 异种(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疗效观察
- 18 吸入性损伤后预防性气管切开与紧急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
- 19 不同严重程度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
- 20 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HaCaT细胞构建人皮肤替代物治疗大鼠全层皮肤烧伤的研究